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科技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对“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重大论断,形成了以科技、人才、创新为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重要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引领性。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纵观国际大势,大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生产力之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点,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融入到集团出版产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成为找准发展领域、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的不二选择。二是要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集团各级都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特别要注重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人才,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充分释放集团系统巨大的创新潜能。四是要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落脚点。关于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论断,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我们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为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二、加快实施数智融合“五化”工程,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习惯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给传统出版行业的产品形态、销售渠道、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冲击和挑战,准确把握生产力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传统出版行业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集团主业发展实际,在培育和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山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上,要聚焦传统出版与数智技术融合,着力在推进“五化”工程上下功夫。
(一)编校智能化。编辑工作作为出版行业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出版物的整体水平。要通过数据挖掘、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智能业务辅助工具矩阵,打造人机协同的智能化编校平台,实现选题策划、稿件审校、文笔润色、编辑加工等工作的数智化,推动编校流程的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升级,达到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专业性、创意性的工作,提高编辑出版内容的质量。集团出版产业共同体和出版研究院要加快对出版产业大脑优化升级,实现全流程的编校工作智能化。并将出版产业大脑在集团内部的应用示范成果推广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二)出版数字化。随着用户阅读习惯的转变,数字出版市场的快速增长,文化的传播和表达形式日益多元化、立体化,多种媒体的跨界融合正在不断深化。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大模型等技术构建融合出版体系,提供平台化、场景化服务。将传统出版物的纸质内容与数字形态相结合,借助多媒体、跨平台、虚拟现实的方式多模态地呈现给读者,实现出版物的集约化、多元化生产,大幅扩展用户阅读体验的丰富性和互动性。要进一步推动现有的融合创新项目,如“红色润童心”“古籍知识服务平台”“数字阅读平台”等,探索出可行的出版数字化道路,建立起集团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多形态的数字阅读平台、全领域知识服务平台等。
(三)营销网络化。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流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要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与市场营销的深度融合,将传统的营销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凭借数字营销的方式构建用户画像、增强用户互动,实现营销活动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荐,提升营销效率和客户忠诚度。科学布局门店,数智赋能门店,实现线上网络与线下网店“双网融合”服务,让读者既能享受线上网络便利,又能感受门店服务体验。
(四)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化能够最大化释放数据的经济价值,形成企业的战略资源。要通过数据加工、整合和价值挖掘等步骤,将出版数据资源转化为出版数据产品,完成文化数据资产管理运营、价值评估和数据入表等工作,实现企业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价值提取,大幅提升数据驱动决策的质量、数据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集团各业务板块要依托山东数字融合版权交易平台,提供全面的数字资源版权保护和数字资产管理运营支撑服务,打造文化数据要素确权登记、存证、交易、传播、维权、评估、治理等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从而全面实现数据的深度价值化。
(五)管理智慧化。目前,集团业务管理手段还比较原始、粗放,积极推进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各项管理活动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水平。集团要以信息化建设(二期)为引擎,全面升级办公体系,实现自动化办公流程的深度整合、智能报表与数据分析功能的精准嵌入,从而迈向办公智慧化的新高度,为集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字化基石。
三、坚持正确选人用人观,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结合集团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尝试定向邀请、委托推荐、猎头招聘等方式,引进资本运营、融合出版创新型人才;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定向招聘,赋予各用人单位自主选拔权限,拔尖人才直接进入终审研究环节,提高人才的留存率;要进一步丰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通过项目合作、短期聘用、技术顾问等方式引进周期性、阶段性较强的高层次人才,助推集团改革创新发展。二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深入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扎实推进“三个一百”培训工程、细致打磨特色化专业培训课程、持续优化挂职锻炼与轮岗交流举措,形成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格局,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要发挥人才资源库作用,组织相关优秀人才积极投入到集团发展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上来,让优秀青年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成长和锻炼,为集团后续发展提供支撑。要推进项目组工作机制,鼓励专业强、创意新、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业务人员牵头负责具体项目,探索成功经验、做好宣传推广,由点及面推进集团改革发展。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真正体现贡献与收入相匹配,对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目标任务、不能胜任工作要求、出现违规行为的,要科学采取退出机制。四是做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一方面,要把眼光放得更远,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把目标定得更实,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一线培养、一线锻炼、一线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着力在关键岗位、吃苦岗位、急难险重岗位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坚持组织主导、以事择人,注重为优秀年轻干部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对那些经得起检验、综合素质过硬、干部群众公认、有责任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形台阶、大胆使用。同时,要注重辩证把握快与慢的关系,不“拔苗助长”、不“唯年轻化”,避免急用现找、降格以求,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让年轻干部墩得更实,成长成才更有底气。
Copyright 2021-2036 山东出版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05026798号-1